題:
「有『音樂之父』之稱的為何人??」
?
2005-05-04 21:58:49 UTC
請問一下!!
有『音樂之父』之稱的為何人??
三 答案:
帽子先生
2005-05-04 22:00:00 UTC
音樂之父─巴哈



一、生平介紹:



巴哈出生在德國的埃森納赫城。巴哈家族是音樂世家,祖父、父親、兄弟和不少親戚都是音樂家。巴哈的兒子也有幾位是音樂家,於是在兩百年間,出現了五十名音樂家。在他故鄉附近,一提「巴哈家」就是指音樂家的意思。



巴哈的父親是一位樂師,有時在教堂彈風琴,有時在婚禮上奏樂。巴哈年幼時就由父親教他小提琴。可是巴哈十歲時,雙親不幸先後去世。於是投靠到大哥克利斯多夫家。此後,一邊接受哥哥的大鍵琴和管風琴的指導,一邊上學校,學習拉丁語。



哥哥蒐集不少當時著名的樂譜,巴哈曾偷偷抄寫,當作自己的學習。不久嫂嫂生了小寶寶,生活更艱苦了,十五歲時,巴哈就離開哥哥家。由於巴哈在學校成績優異,老師就把他推薦給龍尼堡教會附設的聖米夏爾高級學校當公費生。



遷居龍尼堡後,巴哈邊學習,邊加入合唱團,即使變聲後,還留在教會拉小提琴。非常勤奮的巴哈,利用教會的樂譜不斷做研究,為了欣賞風琴大師蘭肯的演奏,徒步走五十公里到漢堡。也前往哲列聆聽當地宮廷所演奏的法國音樂,都深受感動。



從學校畢業後,一七0三年巴哈成為威瑪宮廷樂團的小提琴手。但這種工作不是他所盼望的,巴哈很想成為教堂風琴師。很幸運地,巴哈的願望很快就實現了。在威瑪樂團工作三個月後,巴哈被聘為安斯達特城的教堂風琴師。這個教堂的管風琴是新的,性能很優異,薪資也很高。



這時巴哈為了聽前輩巴克斯泰烏德的演奏,徒步走三百六十公里,到北方的呂白克。像這樣,巴哈利用各種機會,不斷學習,到青年時代已經成為很優秀的音樂家。這時期他就寫下著名的風琴曲「D小調觸技曲與賦格曲」。



由於巴哈過份熱衷於學習,就疏忽了教會的工作,時常和教會人士發生衝突。一七0七年時,只好改任穆爾豪森的教堂風琴師,而且在這裡和大一歲的遠房堂姊瑪麗亞.芭芭拉結婚。



巴哈的風琴演奏家聲譽越來越高,一七0八年,五年前工作過的威瑪宮廷,聘他擔任禮拜堂風琴師。這時的地位比以前的小提琴手高很多。



威瑪的領主很喜歡音樂,非常欣賞巴哈的音樂才能。巴哈的聲名遠播後,各地時常邀他去演奏。不久,巴哈又升任宮廷樂長。



巴哈即使已經很了不起,但從不間斷音樂的學習。這時在這宮廷內,時常演奏韋瓦第等義大利作家的協奏曲。這些充滿魅力的音樂,也牢牢吸引巴哈的心。



在威瑪宮廷的時代,巴哈也寫下許多風琴曲。



一七一七年被聘為柯登宮廷的樂長演奏家,巴哈為這個樂團寫下很多器樂曲。



巴哈時常配合自己的工作,譜寫各類樂曲。在威瑪時代,由於擔任禮拜堂風琴師,就為教會寫很多風琴曲,到柯登擔任宮廷樂長後,為使領主快樂,寫出很多世俗音樂,其中還包含「布蘭登堡協奏曲」。



一七一九年,聽說在英國活躍的韓德爾歸國,於是專程往訪韓德爾的故鄉哈勒。不料,抵達時韓德爾剛剛離開,踏上他的另一旅程。



一七二0年對巴哈來說是個不幸之年,為他生育七個子女的愛妻瑪麗亞.芭芭拉,在巴哈和領主出外旅行時,卻因急病去世。不久,好不容易從悲傷中恢復的巴哈,於次年和女高音歌手安娜.瑪格達蕾娜結婚,新娘比他小十六歲。瑪格達蕾娜非常了解巴哈的工作,認真地給予協助,幫他謄清樂譜。巴哈為妻子寫了「鍵盤樂器小曲集」,也為孩子們的教育譜曲。後來瑪格達蕾娜為巴哈生了十三個子女。



巴哈在柯登工作五年後,一七二三年就任萊比錫聖湯瑪斯教堂合唱長。這個合唱長的工作,除了必須不斷為萊比錫各個教會寫作教會音樂、指導禮拜時的演唱外,還要兼任會附設學校的音樂教師,工作非常忙碌。起初的這幾年,巴哈每週都為教會寫作新曲。巴哈的教會清唱劇,大都在這時譜出,也產生了「馬太受難曲」和「聖誕神劇」等傑作。此外,巴哈還擔任大學生樂團的指揮。



從年輕時代開始馬不停蹄的學習、作曲和演奏的巴哈,年紀越大眼力就越差,到去世的前年(一七四九年),雙眼幾乎已失明。經過兩次手術失敗後,一七五0年七月,在親人看護下,靜靜地結束他六十五歲的生涯。
講不聽
2005-05-04 22:00:52 UTC
「音樂之父」就是出身於音樂世家的巴哈(Bach, Johann Sebastian)
2005-05-04 22:00:50 UTC
音樂之父 – 巴哈 1685~1750 生平簡介: 1685年,約翰.塞巴斯坦.巴哈(Johann Sebastian Bach)出生在紹林吉(Thuringia)省的埃森納赫(Eisenach,今之東德)。巴哈一家,在十六世紀初即以成功音樂家的身分馳名於德國北部,在年輕的Johann Sebastian初露光芒時,巴哈一家已享有盛名。在孩提時代,巴哈即擁有過人的嗓音,並在教會及學校合唱團中擔任要角。他很早就開始從事創作,他早期的作品(如為管風琴寫的《前奏和逆奏曲》[Preludes and Variationss]等)是在他十七歲至二十歲間完成。對巴哈而言,管風琴是極佳的創作對象,他自己不僅是各種教會音樂的愛好者,同時也被認為是當代最優秀的管風琴手之一。因為他的成長與教會有密不可分的關係,他不論在歌唱或彈奏教會音樂方面均可謂行家,在安斯坦的波尼伐士教堂他被任命為管風琴手(這是他的第一份工作),並為其主日學課寫了許多令人驚歎不已的歌唱作品,這些作品算得上是此類作品中首屈一指的。 在巴哈一生中,常被指派一些位高權重的工作,包括到威瑪擔任威廉.安斯特公爵的宮廷樂長,以及在柯坦雷奧博王的宮廷內擔任樂長。最後的一個職位是在萊比錫擔任湯姆斯教堂之合唱長,可惜生活並非一直舒適安穩。 巴哈早年深受當時名管風琴作曲家布克斯特胡德(Buxte-hude,I637-I707)的影響,他甚至放棄在安斯坦的職位,尾隨此大師學習。在四個月中的 「不務正業」引起了頂頭上司的不滿,不只是因為他消失無蹤,而且在他回來後又寫了一些不尋常的音樂,對當時的人而言,他的這種寫作風格實在太前衛了而無法被接受。 因此巴哈離職前往威瑪,以獲得更多的藝術自由。此間,其主要工作是宮廷風琴手及室內樂演奏者,在職的最後三年叉成為宮廷管弦樂團的首席(Konzertmeister)。「威瑪時代」初期,巴哈創作了一些他最有名的管風琴作品,包括神乎其技的《C小調巴沙加亞舞曲與賦格》(Passacaglia and Fugue in C minor)等。宮廷中最高的職位是指揮(Kapellmeister),然而在威瑪,此一職位自一七一六年起便無人擔任。未能遞補此一肥缺,對巴哈而言真是再沮喪不過,於是他開始另擇棲身之地,找到了柯坦雷奧博王子宮廷樂長一職。此事非同小可,在威瑪的雇主們不僅不接受此一離職的理由,甚至將他囚禁起來。最後天理得以伸張,巴哈也在柯坦度過了許多年的,愉快生活。 柯坦時期的巴哈創作了他最受好評的作品,包括 《布蘭登堡協奏曲》(因獻給布蘭登堡領主魯德維而命名).小提琴協奏曲、管弦樂組曲及許許多多的室內樂作品。巴哈與雷奧博王子相交甚篤,但大約五年後巴哈因其他的期望而離開,此後巴哈的生命邁入極度黑暗的時期,而且在遠行期間,巴哈之妻死於家鄉,當巴哈歸來,發現她已下葬。 他再婚,娶了名叫安娜.瑪戴娜的年輕女子為妻,前於一七二二年申請萊比錫湯姆斯教堂的職位。此一競爭非常激烈,他的對手是當時極有名的音樂家泰雷曼及格羅普納(Graupner1683-1760)。萊比錫方面原本決定任用泰雷曼,但他後來退出此一競爭,而格羅普納實際上也未能出任,於是此一職最後落到巴哈身上。他必須負責教學、作曲、指揮及監督教會的音樂活動。在這段時間內,巴哈的兒子艾曼紐(Carl PhilippEmanuel)開始初露頭角,並為波斯帝國之排特烈大帝效力。這相對地也幫助了巴哈的職業生涯,當他拜訪排特烈宮廷時,不論社交方面或專業素養上均可謂成功之至。一七五O年,也就是他去世前一年,巴哈暫時性失明,直到死前十天才又恢復視力。如同許多名作曲家一般,巴哈的葬身之地亦無法辨認,直到萊比錫的強納斯教堂擴建之時,才再次被發現。今日世界各地的音樂愛好者推崇巴哈為最偉大的作曲家之一,並稱其音樂為 「絕對音樂」(pure music)。他的作品神聖莊嚴而不失學術基礎,具有獨特的特質及精神。以下所列皆為經典之作,此外還有他約二百九十五支歌唱曲、無以數計的管風琴作品及其他較小型的作品。他寫作鍵盤樂及合唱由約技巧更是對其後的作曲家影響至鉅,今日復然。他可謂名副其實的改革者及天才。《資料來源:洪妤靜譯進入古典音樂的世界》 樂曲賞析: 布蘭登堡協奏曲第二、三、五號 真正巴洛克時代協奏曲的特點是用一大群樂器對抗一小群樂器,每個樂章以樂曲群間的問答式「對話」開始, 然後進入總體的「辯論」。布蘭登堡協奏曲都是室內樂團的編制,通常由7至12位音樂家演奏。雖然樂曲遵循古典的義大利型式,但仍然具有某些強烈的德意志氣息,如: 第二號協奏曲中用了小號; 第五號協奏曲則由大鍵琴擔任主導的地位。巴哈作品的最重要基本原理是: 分別將主題用變奏或其他手法來加以精雕細琢。


此內容最初發佈在 Y! Answers 上,這是一個於 2021 年關閉的問答網站
Loading...